掌握亞洲市場投資機遇



  • 亞洲市場提供中國以外的多元化投資機遇
  • 印度結構性增長潛力猶在,全賴政策得以延續和貨幣穩定
  • 中國面對挑戰,需要有力的財政措施帶動復甦

對於旨在尋求增長和分散風險的投資者,亞洲市場格局具吸引力並且充滿機遇。中國一直是區內的投資焦點,而市場不斷改變,亞洲的投資潛力也遠超單一市場的界限。



亞洲市場不斷變化的格局

多元化增長和人口結構,加上政策分野,是亞洲市場的特色。歷史上,菲律賓在80年代曾經在摩根士丹利亞洲指數中佔重要份額,但其重要性被90年代迅速冒起的南韓、台灣、香港和新加坡所取代。到2000年初,中國崛起,繼而在區內和環球市場擔起重要角色。

今天,我們留意到中國經濟放緩,同時處於一個重要的過渡期。相反,受強勁的消費需求和商業投資帶動,印尼經濟增長蓬勃。馬來西亞正迅速發展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數據中心樞紐之一,而南韓和台灣亦憑藉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吸引大量投資者。

在亞洲具結構性潛力的市場中,印度與台灣成焦點,兩者佔摩根士丹利(日本除外)亞洲指數比重約40%,超越中國的38%。由本土經濟主導的印度,在基礎建設投放大量資源,有助減低該國對環球經濟波動的敏感度。

印度的經濟發展軌跡與二十年前的中國如出一轍。政策在總理莫迪下得以延續,是穩定投資者信心的關鍵。莫迪政府一直把國民生產總值約5-6%用於基礎發展,政策穩定,投資者反應正面。今年較早前贏得大選之後,莫迪保留了上屆所有主要內閣部長的任命,強化了政策一致性的訊息。

勞動力增加和人口不斷擴張,印度人口結構的優勢推動零售、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各行業的增長。貨幣出現重大的結構性轉變,亦有助鞏固該國整體的穩定性:印度盧比從亞洲波動性最大的貨幣之一轉變為最穩定的貨幣之一。這一穩定性主要歸功於印度儲備銀行的有效管理、外商直接投資上升以及出口增加。

過往一直受到高通脹和貨幣波動困擾,但今天印度在穩定經濟方面的成就令人矚目。印度央行的策略性干預措施有效地撫平盧比的波動,提升印度資產對環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雖然印度成為熱門投資新貴,但中國當前的經濟格局則需要投資者謹慎應對。中國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問題,由於經濟活動放緩而加劇。分析師強調,財政措施對於振興中國經濟非常重要。

此外,北京是否願意消化地方政府債務將成關鍵,這舉措將有助紓緩因出讓土地使用權減少而導致收入短缺所帶來的財政壓力。許多地方政府處於債務違約邊緣,因此中央政府介入並提供支持變得十分重要。

儘管面對這些挑戰,中國股市的估值仍然具吸引力。然而,對於希望在市場復甦期間趁低吸納的投資者來說,在加大投資力度之前,宜先看清財政措施的方向是否清晰明確。



展望未來,亞洲的多元化格局蘊藏機遇

印度的經濟增長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持,新興市場例如印尼和馬來西亞亦備受關注,種種原因顯示投資者宜對這些市場多加探索,尋找分散風險和增長的潛力。總括而言,對於尋求豐厚回報和策略性投資組合多元化的投資者而言,聚焦亞洲市場,尤其是印度,可以在日益互通的環球經濟中找到具價值的投資機遇。